首页>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我国电价处于较低水平 消化成本存挑战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1-07-16 10:37:19

连日的晴热高温天气,加之工业生产快速发展,让江苏省用电负荷攀上高峰,其销售电价因此作出相应调整。

7月14日13时20分,江苏电网调度负荷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2亿,达到1.204亿千瓦,同比增长4.6%。

根据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夏季尖峰电价调整政策》,从7月15日至8月31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尖峰段(10点到11点,14点到15点)在峰段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1元,该政策适用于315千伏安及以上大工业用户。

除江苏外,浙江、上海、陕西西安、安徽合肥等地进入7月以来,电网负荷纷纷刷新历史纪录。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说,7月14日,上海最高用电负荷达到3352.7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面对逐年攀升的用电负荷,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反映供电成本、供求关系?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各地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执行峰谷分时定价政策,有利于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2018年至今,我国工商业电价已经“三连降”,居民电价基本稳定。不过,随着新能源电量渗透率提升,如何消化对应的消纳成本仍然存在挑战。

上半年销售电价怎么调

6月1日起,广西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两部制)用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新方案。根据方案,在基础电价上,峰谷时段电价上下浮动,高峰上浮21%,低谷下浮21%,最大峰谷电价差为每度电0.2454元。

从时段来看,峰平谷时段各8小时,高峰时段为9:00~12:00、18:00~23:00,平段为7:00~9:00、12:00~18:00,低谷时段为00:00~7:00、23:00~24:00。

广西的调整,扩大了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的全国版图。事实上,全国多数省份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电力交易市场前已实施峰谷分时电价。从细则上看,广西峰谷时段电价上下浮动的比例基本持平、峰平谷时段的各段时长基本相当,这也符合全国其余省份多年贯彻的做法。

不仅是工商业电价,峰谷分时还体现在居民电价上。河南洛阳国网供电公司在今年6月表示,夏季用电高峰期,市民可自愿申请峰谷分时电价。民用峰谷分时电价的标准是: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在分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电降低0.12元;每日8时至22时在分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电提高3分钱。

国网洛阳供电公司表示,对于夜间空调使用频率较高的居民来说,峰谷分时电价能适当减少生活开支。不过,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洛阳的居民电价峰谷分时计算政策遵循居民自愿申请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0年底各省发布的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从2021年1月起,多个省份不同程度地下调了工商业用电价格。例如,重庆市两部制用电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分别下调1.77分、1.27分、0.77分、0.21分。

此外,广东、江苏等省份还在今年实施了居民阶梯电价“一户多人口”优惠政策。即,同一地址共同居住生活的居民累计人数满5人及以上,可申请每户每月第一、二、三档分别增加100千瓦时阶梯电量基数;累计人数满7人及以上,可选择执行居民合表电价,不执行阶梯加价。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一户多人口”政策实质上是给用户降了电价,减轻多人口家庭的电费负担。南方电网数据显示,自6月1日起广东省实施居民阶梯电价“一户多人口”政策,截至6月30日,广东电网公司已受理申请超过7.3万单。

“从上半年来看,销售侧电价没有明显的上调迹象,反而给了特定人群以优惠空间。”一名资深行业人士如此总结。

我国电价处于较低水平

近期,国家发改委至少两次公开提及电价改革。

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深化电价改革,加快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在回复一位网民提问时表示,长期以来,我国试行较低的居民用电价格,居民电价较大幅度低于供电成本,是因为工商用户承担了相应的交叉补贴。

中国电价在国际上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国网能源研究院于2021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国际上,与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新兴经济体、美国等相比较,我国电价均处于较低水平。

从工业用户销售电价看,2019年,35个OECD成员国的工业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0.908元;我国为0.635元,占35国平均水平的70%,在36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九位。

从居民用户销售电价看,2019年,35个OECD成员国的居民电价平均为每千瓦时1.352元;我国为0.542元,仅占35国平均水平的40%,在36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供电成本的差异,多数国家的工业用电都高于居民用电价格。但我国居民和工业用电价格却长期存在倒挂。

发改委在上述回复中表示,按照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长期以来,我国电价结构扭曲,交叉补贴严重。尽管2012年7月起,我国各地实行《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将居民用电需求划分为三档。但是这仅仅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居民用电价格整体偏低的情况没有改变。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居民电价偏离价值、偏离成本、交叉补贴日益严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走高、国民经济发展对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要求,使得能源电力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急需通过电价结构和电价水平的调整来纾困。

他建议,电价改革应该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无论是居民、工商业电价还是其他电价,应该尽可能地反映供电成本,建议调整阶梯电价政策的电量划分标准和电价水平。第二,用电价格适当反映供求关系,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议阶梯电价与峰谷分时电价相结合。第三,尽可能降低交叉补贴,兼顾商品属性和公用事业属性,建议调整居民电价和工商业电价水平。

消化成本存挑战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2025年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超过15%后,电力系统的消纳成本预计将是2020年的2.3倍。

对此,林伯强解释,尽管今年的光电、风电在发电侧基本实现了平价上网,但是使用这种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需要更多的额外投入。为了保障安全、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可再生能源需要通过远距离传输、大规模调度以及储能技术等辅助手段,这些都会抬高供电成本。

“一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正式启动,电力企业首当其冲,火电等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随之增长;另一方面,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改造和运营费用。”他总结说。

不过,这些成本是否会传导到电力价格上仍然是个问号。信达证券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左前明对第一财经分析,2020年山西、内蒙古等省份曾提出打造“电价洼地”,利用低电价成本优势,助力新兴产业、高科技、高产出、低能耗产业项目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长期来看,供电成本可能会体现在用户侧电价上。但是短期内,综合考虑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不会出现大幅度调整。”左前明说。

事实上,从2018年起,我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已经连降三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的任务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降价10%。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文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规定电网企业在计收现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电费时,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即电费再降5%。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陈树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要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需要增加技术投入。但是,电力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应该充分发挥现有众多科技成果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实用的先进技术,加强电力成本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及电力企业利益。(马晨晨)

关键词: 我国 电价 较低水平 消化成本

邮储银行“邮e贴”业务规模突破5000亿元

邮储银行“邮e贴”业务规模突破5000亿元青海新闻网

放贷奖励再加码!青岛出台奖励政策2.0版支持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青岛新闻网讯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关决策部署,鼓励和支持银行机构增加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不断提

“初夏”变“初春” 沈城再迎大降温

受冷空气影响,沈城再迎“断崖式”降温,周二最高气温与之前相比降幅在10℃左右,最低气温也回到了3℃以下。本轮冷空气停留时间比较长,直到本

国家统计局:3月份CPI同比上涨1.5%

国家统计局:3月份CPI同比上涨1 5%青海新闻网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 专家预计外资不会大规模流出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专家预计外资不会大规模流出青海新闻网

2022年新三板首批拟调入创新层初筛名单:40家公司入围

2022年新三板首批拟调入创新层初筛名单:40家公司入围青海新闻网

顺丰同城回应骑士日收入过万:含用户打赏约7856元

顺丰同城回应骑士日收入过万:含用户打赏约7856元青海新闻网

网红火鸡面被曝“双标”!韩国三养公司回应

网红火鸡面被曝“双标”!韩国三养公司回应青海新闻网

辽宁开影公司加班赶CT订单助力抗疫

记者丛焕宇报道连日来,位于本溪高新区的辽宁开影医疗有限公司厂区内异常繁忙。因近期医用CT设备市场需求显著增加,该公司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

“政策宣讲团”就在咱身边

记者王海涛“‘政策宣讲团’就在咱身边,不出社区就能知道很多的就业、创业政策,政府部门真是服务到家啦。”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昌

沈阳城市污水处理各项指标稳定达标

记者陶阳报道工艺调整、消毒灭菌、污泥活性检测、进出水水质监测……4月11日,已是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北部水厂”)启动封闭管理的

营口农技专家蹲点包片保春耕

记者徐鑫报道连日来,在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群力村,农技专家深入水稻育秧大棚,详细了解水稻育秧情况,并就育秧播种量、育秧温度等方面进行详

鞍钢矿业成功发行我国铁矿行业首单绿色债券

记者刘家伟报道近日,全国铁矿行业首单绿色债券成功落地——鞍钢矿业公司2022年第一期2亿元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期限3年,票面利率3 38%

“精准”助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12个部门相继出台实施细则

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省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加快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

青岛力促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再加码”,每增加贷款投放10亿元可奖励20万元

青岛日报社 观海新闻4月11日讯力促银行机构以更多信贷活水支持实体经济,青岛“再加码”,观海新闻记者自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为鼓励和支持

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160户!青岛实有外资企业13924户,同比增长1.38%

青岛日报社 观海新闻4月11日讯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新设外资企业160户。截至2022年3月底,青岛市实有外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1%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 1%国家统计局今天(11日)公布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变动情况。数据显示,

泰康人寿一季度“超体”突破84万人次

泰康人寿一季度“超体”突破84万人次青海新闻网

零售大行崛起!AUM年增超万亿,中收增速33.42%创5年新高!最年轻国有大行谋局这一市场

零售大行崛起!AUM年增超万亿,中收增速33 42%创5年新高!最年轻国有大行谋局这一市场青海新闻网

大连市深入开展城市管理领域专项治理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吉存)2022年为我市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为深入贯彻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巩固文明城市及国家卫

大连港中欧班列首季双创最好成绩

图为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中欧班列从这里集结出发。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雪林摄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赵蕴颖)大连港中欧班列实现首季度

沈阳市人社局启动应急工作流程 疫情防控和业务办理“两不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韩冰)记者4月9日获悉,疫情防控期间,市人社局启动应急工作流程,推行“业务线上办、问题手机答、服务掌上送、关爱

开辟沈城“菜篮子”安全通道

4月9日,铁西外埠货车管理服务区,外省市入沈的货运车辆正在接受防疫检查。张文魁摄4月9日,在位于铁西区张士物流园的外埠货车管理服务区,一

沈阳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沈阳市气象台2022年04月11日10时26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11日白天,沈北新区、新民市、康平县、法库县将出现雷电天气,同时可能伴有短

取缔、劝散……10家非法社会组织被处置

近期,民政部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收到多名群众网上留言咨询和投诉举报,集中反映涉产品质量主题相关组织的合法性问题。为进一步扩大非法社会组

沈阳市大东区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当前,大东区疫情形势趋于平稳,区内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类项目在严格落实封闭管理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为全力推进全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大

防火防疫不留死角 春耕备耕不误农时

宏伟区兰家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及春季防火双防同时,提前谋划,及早统筹,充分做好农资、市场监管等春耕备耕事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光大银行出台24项举措 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

光大银行出台24项举措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青海新闻网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抗疫情 稳产保供“两手抓”

开栏语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是历史没有过的。面对疫情,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奋战,措施得

多家银行推出延期还款 征信保护措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刘洋)4月10日记者从沈阳市金融发展局获悉,为贯彻落实市金融发展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管部印发的《关于做好疫

综合新闻

+更多

热点新闻

+更多
房贷办不下来开发商不退钱怎么办 看完就知道了
房贷审批不下来,其实这是属于正常的事情,毕竟部分人由于资质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导致房贷审批不下来。但房贷办不下来的时候,开 [详细]

Copyright @ 2008-2020  www.43710.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财经情报网 版权所有

财经情报网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

网站备案:沪ICP备2020036824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