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鑫品金山味道
(资料图片)
第⑧期
提到八月
你会想到什么?
是硕果累累的果树
是湛蓝如洗的蓝天
还是那一片片闪着点点金光的稻田
……
金黄的稻田连片生长,
稻穗已经成熟。
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
风吹稻田,飘来阵阵清香。
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
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八月粳”
近日正式开镰。
在金山区廊下镇的万亩粮田,绿油油的稻田正一点点变成金黄色。瞧,那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微风习习吹来,泛起一波又一波的稻浪。
(小鑫被稻米的香味深深地吸引了(☆▽☆))
“八月粳”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米”,属于节水抗旱稻品种,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成熟的稻粒金黄饱满,经过脱壳后,米粒晶莹剔透。煮出来的米饭,不仅外观白亮油性十足,吃起来的口感也十分软糯弹牙,带有类似爆米花的奶油香气。
基因中心从2016年启动了符合上海特点,长三角需求的特早熟优质节水抗旱稻品种培育,初步育成10余个粳米新品种。新品种‘八月粳’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了解,“八月粳”收割后部分留种、部分上市。相比起传统的梗稻,新品种“八月粳”要提早50天左右上市。与传统水稻生育期长、占地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的特点不同,仅需3个多月,“八月粳”产量就可以达到每亩500公斤以上。尽管生育期较短,但米的品质丝毫不减。
金黄的麦田、绿油油的早稻中间,还出现了一片片覆盖着红色纱布的田地。为什么要给稻田穿上“红马甲”呢?据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工作人员徐小艳介绍,稻谷的芳香会引来成群的麻雀,它们的啃食会影响稻谷的品质及口感。同时,麻雀害怕红色,选择“红马甲”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麻雀偷食的现象。
老吃客抢先预订、未等“八月粳”开镰就已热抢,一口气预订上百斤,“香飘”金山、闵行等地,不少农村合作社抢着种……这款大米的“走红”的背后并无道理。
“田字格”变身连片种植
与传统水稻田不同,种植“八月粳”的田块不是“田字格”,而是“合并单元格”,用这种方式消除了田块之间的阡陌,这一做法减少了进排水明沟渠,同时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率。水稻需水灌溉,传统水稻的种植方式要求农田周围保留进排水明沟渠和田坎。
带有“耐渴”基因的节水抗旱稻“八月粳”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采用了“旱种旱管”种植方式,在发挥节水抗旱稻节水抗旱优势特性的基础上,不再淹水种植。此外,种植“八月粳”过程中使用机械,降低犁底层,增加耕作层深度,有效利用降水。
以“魔方”形式增加收益
待到“八月粳”收割后,技术人员将采用“稻+”种植模式,开镰后还可再收一批再生稻,也可接着种植玉米、生菜或油菜等农产品。
基于“稻+”模式,如魔方一般,为都市农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种植过程中,配套技术研究也在同步开展。针对旱地里的杂草问题,使用了控草效果好、持效期长的“加强版二甲戊灵”,并使用增效减量助剂,有效处理了在旱地种植水稻面临的杂草问题。除了杂草防治技术,种植过程中还应用了机械覆膜旱直播技术,也对防治杂草发挥了重要作用。
降低温室效应排放,效益显现
根据对水稻生产、运输、加工环节产生的碳足迹评估,发现水稻在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占比最大。传统淹水种植水稻的方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随着稻田的水排放到河道,产生的污染会使河水富营养化,且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节水抗旱稻既可以像水稻一样在水田里栽培,又可以像小麦一样在旱地里种植,改变了水稻传统淹水种植方式,也改变了稻田生态系统,减少病害的发生而少用农药,减少稻田排水甚至无排水。
旱优路、节优路、缤纷路……充满特色的路牌在满溢着稻谷香味的廊下基因中心伫立着。看着稻谷们由绿变黄,压弯了腰。兴许多年以后,再看到这些路牌时,仍会想起这片丰收景象……
购买方式
扫描图上二维码即可
*本文系推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