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完善我国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系统的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霍勇表示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系统,是指建立一个动态的、完整的、准确的疾病数据库,以反映人群中重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疾病发展规律、治疗效果等信息。完善国家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系统可以提高疾病监测和预防能力、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精准度、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学研究和创新发展,从而为国家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霍勇委员建议,一是优先选择影响国民健康的部分重大慢病,建立国家级的重大疾病专病数据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和规模化地收集专病信息。
二是建立专病数据集标准,加大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梳理和完善健康医疗数据目录,将大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分地域和分专业的编制。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解决整合数据平台中的技术壁垒、行政阻碍。多方共同制定专病数据库的管理规范,规定各方义务和权利。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发展,“长寿而不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2.6亿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超过4000万失能群体、1500万失智群体,老年慢性病患者已达1.9亿人,老年介护需求大幅上升。虽然,我国已在49个城市、面向1.45亿人群开展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并带动以失能失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介护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但是,基于我国老龄化所呈现出的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这一形势和特点,针对老年群体的长期护理,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针对我国老年介护服务起步晚,相关行业标准及规范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从国家政策和立法层面予以保障,建立老年介护行业标准。建议人社部、民政部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版)》及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础上,加快制定养老护工职业认定标准及服务边界。建议民政部加强行业准入资质管理,加快推动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老年照护、养老护工等老年介护行业中不同职业资格鉴定的管理与衔接互认,最终对介护这一涉及范围较广的社会民生问题给予立法保护。
(二)明确老年介护行业定价标准。建议民政部参照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指导价格,制定科学合理的老年介护行业服务定价标准及参考服务内容,逐步将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医院、或享受居家上门的不同类型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部分费用清单纳入医保体系,由社会和家庭合理分摊老年介护费用。
(三)加强老年介护行业的社会监管。建议民政部尽快制定老年介护行业服务规范指南和服务质量动态评估监督机制。依托全国征信系统及各地卫健信用信息系统,归集老年介护从业者基础信息、失信信息及风险提示信息等,建立健全老年介护从业者信用档案,加强对从业者的信用管理。
(四)完善老年介护培训考核体系。建议教育部鼓励高水平职业院校,对标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老年介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加强各培养层次有序衔接,推动院校之间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非学历培训方面,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老年介护人员职业发展需要,适时出台《老年介护员培养操作细则》,优化完善课程培训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和培训考核标准。同时,建议在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将失智老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试点。
目前,代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最高水准的“八大美院”的中国画专业招考,仅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专业采取毛笔笔墨考法,其余院校几乎均为以素描、色彩、速写等科目为主的西画考法。针对这一现象,202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提出建议。
牛克诚委员建议:参照书法专业在教育部指导下的单列考试方式,将中国画专业招录进行单列,优化中国画专业考试科目设置,统一采用毛笔笔墨考法,可设临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写生、书法三科目,以考测考生的中国画传统笔墨基本功、笔墨赋形能力及书法基本功。
可在八大美院先进行统一试点招考改革,待八大美院统考成熟后,向全国其他设有中国画专业的高校推广,从而建立全国高校中国画专业统考招录机制,提升招考科目对中国画专业必备基础素养的导向效能。并由此辐射到考前培训班,通过临摹、毛笔写生及书法的早期训练,重塑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基因,熟悉中国画工具、媒材,掌握中国画技艺,理解中国画基本原理,参悟中国画文化精神,感受中国画所凝结的中国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形成对于中国画的价值认同及情感亲和,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中国画的艺术创造者、爱好者及拥护者、赞助者。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表示,如何提升中国的基层尤其是乡镇村这个级别的医生、医疗人员的中医能力,是他今年提案中关注的重点。
刘清泉认为,在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不应该区分中医和西医,应该中西医两种技术兼备,掌握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治疗手段。通过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完成呵护老百姓的健康,才能真正把中医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加强基层医疗人员中医中药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把这一道体系建立好,才能更好的助力于中医中药的发展,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刘清泉说:“大型的中医院发展良好,反而在乡村,中医缺失严重。传承创新发展中,核心是传承,而传承,应该是先承后传。中医学习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但是没有这个过程就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要做好中医师徒的承传工作,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创新和发展。”
刘清泉说:“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我们会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把我们中医说清楚、讲明白,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它展示出来,用最准确的现代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我们中医中药才能为中国的老百姓健康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影响世界医学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提交提案: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加快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进程,统一各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备案审查工作要求,允许零售药店设立中药配方颗粒专柜,有效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的可及性,并大力支持中药配方颗粒出口,鼓励并引领企业加快中药国际化进程。
受疫情影响带来的出行限制,过去三年,国内旅游行业受到重创。据统计,2021年和2009年相比,虽全国景区总数增长14%,但游客人次和收入降幅均超一半。
朱鼎健建议借此机会,大力刺激绿色低碳消费,推动文旅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消费并不是鼓励粗放消费、非理性消费、奢侈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是刺激绿色低碳消费的关键期,建议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培育和鼓励消费者的绿色低碳消费习惯。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局下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精神,建议尽快研究落实全国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以数字化手段全领域纪录居民的日常低碳消费行为,形成居民绿色积分档案。鼓励民众在旅游过程中自带洗漱用品、节水节电、参与光盘行动;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鼓励消费绿色低碳认证的旅游产品等等。对绿色积分到达一定程度的居民实施现金补贴、购物折扣、兑换物品等激励措施。“朱鼎健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