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晴好的天气,正是采挖红薯的大好时机。
湘潭县石鼓镇沿红村的一片红薯地里,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采挖、分拣、装袋、称重、记账……人们各尽其责,欢声笑语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在现场,村党总支书记张岳柱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这片红薯地共有16亩,由于天公作美、管理精细,亩产可达1500公斤。每50公斤红薯出粉丝(皮)6公斤计算,共可出粉丝(皮)280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36元/公斤计算,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除去成本,村集体可实现经济收入6万多元。
种植16亩红薯村集体就有6万多元的收入?见我们表示怀疑,张支书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原来,沿江村由于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导致部分土地撂荒。一方面撂荒的土地必须垦复利用,而另一方面村上想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正要找合适的项目,村“两委”决定:用主题党日的形式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对这些荒地进行垦复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归村集体所有。
土地垦复后种什么好?通过一番比较后大家一致同意种红薯,因为红薯粉一直是石鼓的特色食品,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每年都有很多客商、游客来这里购买,销路不成问题。
想好了就撸起袖子加油干,6月初,村“两委”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将这片16亩的垦复荒地全部栽上了淀粉含量高的红薯。
除草、翻藤,党员们都是自告奋勇抢着干,终于迎来了好收成。
有了今年的好收成,村“两委”决定成立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延伸红薯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张振宇)
关键词:
种植规模
红薯产业链
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