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坚持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创新“一镇一品”思路,强化科技兴农和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
做好总体特色产业布局
金秋时节,淮安区车桥镇生态种植基地的芡实进入成熟期,碧绿的水面上,村民们忙着采摘芡实果,一派丰收的景象。“一亩水田可收芡实90斤,每亩毛利超过5000元,我这里150亩的收益还是可观的。”种植大户卢志山兴奋地说。
目前,车桥镇已建成万亩芡实种植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大户”的模式发展经营。同时,积极引进芡实深加工企业落户该镇,提升附加值,大幅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发挥好电商平台作用,利用网上销售等渠道,多形式推动车桥芡实在市场上走俏。
为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淮安区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镇街传统产业优势,整合资源,制定发展规划,提高效益,促进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全区规划发展优质粮、蔬菜、名特畜禽、水产品等六大高效农业。
注重品牌培育
提升农业供给质量
淮安区苏嘴镇西甜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占地60亩,包含高标准双层连栋大棚11000平方米。基地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吊蔓和滴灌技术,种植了美都、苏梦6号、早佳8424等10个品种的西瓜和玉菇、苏甜4号、海蜜8号等9个品种的甜瓜。基地种植的产品不仅对外销售,更重要的是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并将成熟品种向种植大户和周边村居推广,以此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苏嘴镇已培育出“苏嘴”“金色蓝水湾”等优质农产品品牌。苏嘴牌农产品商标已经被评为淮安市知名商标。“金色蓝水湾”“淮苏嘴”等6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为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淮安区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将“一镇一品”打造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淮安茶馓”和“淮安蒲菜”先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安蒲菜被列入“淮味千年”区域公共品牌,圣玉米业、兴隆米业被列入“淮味千年”淮安大米联盟的企业品牌。
近年来,淮安区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43.3%,创建成绿色农产品24个、涉农企业11个、面积15.43万亩,创建成功山阳街道、苏嘴镇、博里镇、漕运镇、平桥镇等5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
依托主导产业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淀,淮安区形成了一产为基、二产为主、三产延伸的“一镇一品”经济模式。一产以优质淮安大米、高效园艺两大优势基础产业为主。前端加强良种引进,中端加强基地建设,后端加强销售配送,不断延伸产业链;二产依托淮安苏食、淮安奥斯忒食品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加速农产品加工集群,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产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三产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采摘为主。依托淮安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2021年,淮安区将按照“一镇一品”的推进标准,立足各镇街的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和规模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乡村振兴
产业布局
品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