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每天早晨天不亮,青阳县杜村乡星星村村民王忠青就带着砍刀出发了。来到自己家山场上的那片毛竹林,王忠青将一些成年毛竹进行疏砍,然后运到位于本乡镇华村的青阳县益民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民公司”)。在这里,这些毛竹“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秀气实用的小竹夹,随后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21年,益民公司出口额600多万元人民币,公司成功吸纳30多人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近万元。不仅如此,益民公司每年要向当地几百户农户收购毛竹1600吨,支付材料费400多万元;向100多名在家加工的农户支付组装费150万元。
益民公司依托竹加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市加快发展竹产业的一个缩影。
我市竹林面积广阔,竹资源丰富。市林业局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市拥有竹林面积57.31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2.41万亩,连片竹资源培育基地11个。全市毛竹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街道)24个,5000亩以上的行政村(居委会)17个。每年仅毛竹采伐这一项,就为我市山区群众带来约2亿元收入。

近年来,我市竹产业快速发展,加工产品涵盖锯材、人造板、指接板、竹地板、木塑板材、木竹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等。一根毛竹的“华丽转身”,撑起了一个绿色产业。茫茫竹海,不仅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木竹加工企业600多家,规上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6.38亿元。在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竹子变成了竹签、竹筷,销往110多个国家,年产值达6亿元,竹签、竹筷生产量和出口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首位。
2021年1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我市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全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多措并举,着力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竹产业行业制高点。通过技术攻关,我市在全国率先研制出竹吸管设备,拥有竹业加工专利26个,正申报已受理的专利12个。目前,全国首家以专门制造竹吸管设备机械的企业已落户池州高新区。
与此同时,我市开始打造竹产业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年产10万吨竹制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正在推进。竹制吸管、竹制雪糕棒和竹纤维餐盒等竹制深加工项目的一期工程6万平方米厂房已建成。此外,我市加快推进智能竹制品加工中心、竹制品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竹制品仓储交易中心和10个竹制品循环产业园等“三个中心、十个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李玲)
关键词:
竹资源丰富
竹产业快速发展
木竹加工企业
规上企业年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