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能 京沈合作再开新局
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发令枪刚刚打响,铁西区开年即冲上赛道,加速领跑竞跑。
1月15日,“科创中国数创未来”中关村数字经济·沈阳高峰论坛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立两周年大会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举行。
继落成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之后,这座为工业与数字相互赋能使命而生的沈阳新地标,又一次成为焦点——
全国十个、东北唯一“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启动试运行;
52个总投资630亿元的数字经济领域项目签约落地;
3大工业互联网重点创新平台正式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内顶级专家学者成为“数字铁西”智脑;
沈阳·中关村科技园交出京沈合作2年重磅成绩单……
深层次的京沈互动,高密度的成果发布,透视着京沈合作、创新沈阳的质量和成色,更展示出“数字铁西”的发展势能和动力引擎。
“强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数字赋能征程上直道追赶、弯道超车、换道引领,铁西区要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铁西区委书记刘克武表示。
全国十个、东北唯一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试运行
铁西变“数据优势”为“数字优势”
当日,国家重点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启动试运行。这是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将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星火·链网”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与专项支持下,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联通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其利用区块链自主创新能力而谋划布局,在全国选取部分重点城市建设超级节点,使其成为将来新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节点。
沈阳成为东北唯一一个超级节点城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所副所长罗松介绍,沈阳、铁西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有大量的工业企业,包括宝马、沈鼓、沈阳机床等全国知名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成大量数据,而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把它挖掘出来、使用起来、共享出去,必将强力推动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同时,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考虑全国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辽宁沈阳不仅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同时有良好的基础网络条件和网络环境。更基于辽宁省、沈阳市包括铁西区各级政府对于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高度重视,全力争取并最终推动了超级节点落地。
“‘星火·链网’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数字高铁’,搭载的是工业数据,实现数据之间的流转和流通。而超级节点就是其中最核心的枢纽。”罗松介绍。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试运行,标志着沈阳超级节点已逐步具备上线运行的能力,并为面向全球进行服务奠定基础。同时,也是辽宁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推动数字资产价值化的重大进展,助力做好“三篇大文章”。
与此同时,沈阳市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也在铁西区落地,辽宁数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沈阳市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的建设运营单位,目前已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直接面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助力辽宁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数字铁西”正在加速数字底座打造,为数字经济崛起提供有力支撑,让大量工业企业抢搭“数字高铁”,率先受益。
项目集中签约,创新平台发布,汇聚顶级智脑
“智造强区数字铁西”持续建圈扩容
10个
技改项目
●聚焦“工业互联网+先进装备制造”,签约中国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基础装备自主化研制基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特变电工东北输变电产业园升级改造项目、沈阳中航机电三洋压缩机数字化车间技术改造项目等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暨技改项目10个。
29个
数字经济项目
●持续扩大“数字经济”蓄水池,签约奇安信合作项目、零碳智慧园区项目等数字经济项目29个。
3大
运营商
●数字新基建继续夯实,与辽宁省联通、移动、电信3大运营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10个
京沈合作项目
●进一步拓展京沈对口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签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检弘润医疗机械创新转化中心项目、北京布科思智能消杀机器人等京沈合作项目10个。
大会上,高含金量的数字经济培育成果接踵而至,让人们对“数字铁西”的未来倍增期待。
总投资约630亿元
共计52个数字经济及基础设施项目集中签约

3家工业互联网重点创新平台重磅发布建设方案。辽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交易中心,搭建数据变现通道,将让大量工业数据实现交易价值;新型工业网络(沈阳)实验室,为传统制造业企业精准匹配并测试验证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方案;奇安信辽宁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中心,将为辽宁各行业工业企业提供安全运营服务,确保“云”上冲浪的网络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受聘成为铁西“首席数字官”;聘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东北大学、华晨宝马集团、腾讯云、奇安信等单位的29名专家为“数字顾问”。云集智脑为铁西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等出谋划策。
一系列高频动作,只是透视“数字铁西、智造强区”建设进展的微观视角之一。
铁西区区长郭忠孝说,从历史到现在,铁西劳模辈出,创造了中国工业数百个“第一”。以创新创造为内核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早已铸进铁西底色。从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高度着眼,立足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创资源,筑牢大国重器产业根基,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路、吃技术饭,突出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是沈阳的使命所在,也是铁西的使命所在。勇立创新潮头,在不断创造“英雄城市”的更大荣光中,融入丰沛的铁西精神和铁西力量。
“三箭齐发”“三生融合”“六个协同”
“沈阳中关村”两周年交出实干创新答卷
两年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沈阳有个中关村”,已叫响辽沈大地。
1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305家增至500家以上
2瞪羚独角兽企业从6家增至30家
3上云企业从61家增至200家
4科技型中小企业从506家增至1140家
5专精特新小巨人从无增至13家
作为京沈战略合作重点项目、“工业互联网+先进装备制造”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沈阳·中关村科技园从诞生之初,就肩负改革创新的重大使命。按照中央37号文件关于对口合作、模式创新等部署要求,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撬动重点领域产业转型升级。
8.2%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3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31个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两年来,沈阳中关村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构建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创新合作模式和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示范项目;
确立政策保障、体制机制、空间规划、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和服务配套“六个协同”工作体系,打造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厚植创新生态,沈阳大国重器与北京创新要素的叠加效应日益彰显;
“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三箭齐发同步建设,首开全国类中关村项目先河,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到科技创新基地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对外发布,一步一个脚印由框架蓝图走进现实落地;
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入住率已达到89%,集聚创新型企业93家、对接创新技术100余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辽股交挂牌企业5家,光大智能产业园、腾讯数字产业基地等20余个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持续发挥“引高端、搭平台、建氛围、作示范、促振兴”的引领作用,建立了17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推动科创项目链式集聚、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创新人才竞相涌入;
被纳入沈阳市35个核心发展板块,成为打造沈阳振兴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点,在《沈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构建“一城、两园、三区、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中关村科技园将作为全市的重要平台,助力沈阳建设国际知名的创新活力城市。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扈德辉说,未来沈阳中关村项目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强力开展项目谋划,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将科技、风景、人文、时尚充分结合,争做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发展经验,推进中关村科技园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打造东北第一中关村创新生态,为辽宁乃至东北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叶青)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
集中签约
加速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