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后白镇在乡村振兴中,立足党建引领文化振“心”的机制建设,坚持文化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铸魂凝神,让美丽乡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容酒与句容的不解之缘不仅体现在始于句容,更体现在创新在句容、传承在句容。”江苏容酒酒业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陈晓佳介绍,自容酒品牌2011年回归在后白新建酒厂后,为了让句容人能看到家乡的酒、喝得到家乡的酒、唤起家乡记忆,不仅创新产品设计,容酒还将企业与文旅发展相结合,兴建酒文化博物馆,集休闲娱乐、景观欣赏、酒文化展示于一体,着力打造多功能城市开放客厅。“博物馆以流淌的美酒为脉络,通过原酒库、容酒洞藏、容酒储罐、雕塑雕像、现代科技馆等展示出容酒的酿造和发展历史,将酒与养生、休闲、观景、运动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寻酒、观酒、品酒多重游览体验。”
文化是反映一个地区内涵特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基础。近年来,后白积极推动文化振“心”战略,深度挖掘乡土资源,以文化人、留住人心、提振信心。
后白人不仅将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更将对家乡的爱融入一道道餐桌上的美味。二圣湖鱼头汤、王庄臭豆腐、茅西羊肉……在今年国庆前夕,后白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后白原乡美食节。现场端出各村评选出来的42道乡土美食,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为拉动美食消费,带动后白乡土产业发展,早在去年底,后白镇就向全镇21个行政村征集特色菜肴,经由村民推荐、投票推选等方法,选出最具人气和各村特色的菜肴,每个村汇聚形成“后白42道风味”。
“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五扎绳……”今年端午前夕,一场以“浓情端午,与‘粽’不同”为主题的活动在后白镇二圣村进行。现场,老师向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展示了粽子的制作方法。
“阿姨,我包的粽子怎么样?”“老师,你再给我示范一遍。”随着稚嫩的小手在粽叶间不断穿梭,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出现在孩子们手中,现场萦绕着欢声笑语,飘荡着诱人的粽香。
自2018年后白镇二圣村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村以来,“正”乡风文明,带动村风民风,便是二圣村党委着力研究的事宜。“我们发现村里的青少年一代对传统节日已经逐渐淡忘,就希望通过举办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牢记并传承下去。”二圣村党委工作人员严成说。
句容稻米产业研究院则将后白镇稻米文化在全镇推广,该院以“研学+农旅”为主线,总投200万元建设句容稻米文化馆,内设游客制作、体验装备、文化科普装置品制作、展陈品制作采购、互动投影软件制作(含播放设备),预计近期对外开放。
“整体园区加入了农事体验及寓教于乐的研学实践,依照时令,举办插秧节、丰收节、稻米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全面打造优质稻米和千年农耕文明的社会实践基地。”句容稻米产业研究院负责人凌定坤说,还通过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生,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吸引周边城市家庭参与优质稻米生产的全过程,体验从插秧到收割再到包装,让稻米产业的科普更有持续性。
与此同时,杜氏家庭农场在场域及产品创新上首创鸭米IP,用IP打造场域形象,并作未来农场延伸设计。开发吉祥物小米YY和小鸭呱呱(Yummy之意,鸭+米元素的吉祥物),“鸭”代表长三角最好的鸭间稻田景象,“米”代表核心产品——江苏省金奖香米,以吉祥物形象先开展文创设计规划及思路。在艺碗好味稻的设计思路上主要表现后白镇味稻小镇称号,以农民在稻田里的农事动作为主,并能与观看碗的人产生互动。用文创来达到记忆效果,将后白镇及杜氏家庭农场巧妙地烙印在整体画面当中,凸显稻田主题,又具有画面感。
如果说“味稻小镇”让后白镇声名远播,那么“西冯草坪”则是后白镇的另一张名片。
“西冯草坪”依托“萌宠动物小镇”“草毯绿波小镇”和草坪优势,推出草原音乐狂欢节、休闲康养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农文旅相融合,借助草坪研究院的科技力量,打造科普学堂,吸引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游客来后白参加亲子体验、草坪运动、自然教育,享受美好田园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田馨 居新 庆海)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文化发展
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