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清明总会出现烧纸钱引发大火、车水马龙影响交通、烟尘缭绕污染环境的情况。”“现在办丧事简简单单,不撒纸钱,不放爆竹,能节省不少开支。”……9月27日,在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村“商量书房”里,一场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为主题的道德评议会正在开展,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积极发言,对社会风气变化和存在问题发表意见建议。
石塘村地处苏皖交界地区,位置偏僻,以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民多依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2013年以来,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石塘村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休闲产业,昔日破旧、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都市居民节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封建迷信、拼酒酗酒、攀比成风、不文明祭祀等农村常见“陋习”仍影响着村民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石塘村的全面发展。道德评议会成员、后石塘村老村长王宜孝回忆:“以前村里老人过70岁生日就要大摆宴席,邀请全村人上门‘吃席’,喝增寿酒,吃长寿面,磕头祝寿,一办至少两天,没个几万块钱搞不定。”
为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风气,石塘村广泛征集村民意见,修缮完成《石塘村村规民约》,并在全村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禁办”新风,反对铺张浪费、攀比炫富、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石塘村党总支书记曹露璐介绍,村里还组织政协委员、村干部、党员代表、老村长等成立道德评议会,对于村里发生的大事小情,特别是不当之风,村民们都愿意放到道德评议会上议一议。如今村里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有的村民孩子考上大学也不大办酒席,有的年轻人结婚也没有大宴宾客……
“今年正月二十六是我母亲的九十大寿,我们没有大操大办,而是选择以一场简单的家庭聚会度过这平常而又特殊的日子,方便又省事,老人家也高兴,这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王宜孝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石塘村道德评议会每季度至少集中进行评议一次,成员们畅所欲言,协商完善村规民约、细数“陋习”危害、讨论不当之风,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改变村民陈旧观念、培育乡风文明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杜莹)
关键词:
陋习
评议
培育
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