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街巷旁添了新绿、老旧小区犬牙交错的违章建筑纷纷被拆除、摩托车待行区让出行更有序、规划的临时停车位让城市有了温度……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于去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矢志数载终于圆梦。
10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发现,无论是市容市貌、交通出行,还是市民素质、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也发现一些整治过的问题就如痼疾,开始出现反复的势头。
15点20分左右,在石锣鼓公园,不少市民前来游玩,一些塑料袋、包装盒被丢弃路边,而在旁边并非没有摆放垃圾桶。
17点30分左右,在小溪桥路口,一只既没戴嘴套,也没有拴牵引绳的宠物狗在非机动车道上四处乱窜,路过的不少市民不得不选择了绕行,随后,这只狗在路上拉了一泡尿,狗主人也丝毫没有理会。
18点左右,在龙腾南路,记者看到,不少共享自行车横七竖八随意停放,有的甚至直接放在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上,对环境秩序以及出行安全产生了影响。
创城不易,“守城”更难。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上,市民对城市的期待也更高了。面对这些创城后的反弹现象,怎么办?怎么干?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士,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目前,我市正积极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涵盖43个部门和12个镇街的‘大城管’格局,进一步解决了各级各部门协作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利用‘e龙岩’平台,解决各类创城后反弹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的问题。”市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月明表示,文明城市建设不能一劳永逸,针对存在问题,不仅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素质,让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学校等。
“实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工作是一项繁重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建议针对街道、社区等建立更为科学的考核办法。城区7个街道管理范围大小、工作难易程度、发案数量不尽相同,对于街道的月评季评不能用简单的发案处置率来衡量,每个季度对街道的奖励经费应明确用途,同时建议对街居干部进行适当的奖励。”新罗区文明办副主任苏容昌说,目前新罗区各街道都成立了街长办、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还任命了街长和巷长,上下联动机制和联合执法平台逐步形成;各街道通过街巷长制运行运行情况,形成了“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销号”六部管理流程,使城市管理案件处置规范有效;各个街道目前已纷纷建立了网格化的管理新模式。
“创城过后,许多存在的老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甚至彻底地遏制住了,针对反弹现象,我建议建立整套长效精细的管理制度体系。”市人大代表陈柳芬表示,创城成果再巩固依旧是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各级各部门、街道和社区之间密切协调配合,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各项工作外,需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整套长效精细的管理制度体系。如针对养宠物,应规定办理养狗证,对市民养宠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针对共享自行车乱停放的现象,应划固定停车位,并安排人员专门巡查等。“不仅做强‘面子’,更要做优‘里子’,这样城市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城市品质才会有所提升。”
“要始终把‘为民创城’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维护城市文明中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确保人人参与进来。”新罗区中城街道北门社区党支部书记翁艳丽说,城市的文明创建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应该进行创城正能量宣传,说身边创城事,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让居民爱听、爱看,真正起到正面的宣传带动作用,唤起更多群众的创城获得感,让维护城市文明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
城市
新绿
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