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愿化作一轮永久的彩虹,把最美的风景留存;我们愿发扬红土精神,将根深深地扎进这片热土,把爱播撒在美丽的呼河大地……”
去年12月30日在新疆昌吉州举办的“学习十九大 援疆续华章”福建省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心语”诵读会上,11名龙岩援疆干部人才朗诵的《援疆路 红土情》感动了无数人,这首集体创作的诗歌是他们最深情的诉说、最动人的表白。
时间回拨到2017年2月28日,我市4名行政干部和7名专技人员,告别红色圣地,踏上北疆大地,毅然扛起龙岩对口支援昌吉州呼图壁县的时代大任!
“离家万里今赴疆,莫问得失慨而慷。”“援疆,是一次选择,是一段经历,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从新罗区副区长任上前往呼图壁县担任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龙岩分指挥部指挥长的林晖,作为领队道出了龙岩援疆工作队的集体心声。
这是时代的召唤,这是人生的际遇,这是心灵的淬炼,这是精神的洗礼,这其中,爱是巍然的柱石,是不朽的乐章,是永恒的主题!
舍小家顾大家的“他乡游子”
“炳生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妈,这里正是造林季节,得服从组织安排”……手机视频对话框里,年迈的母亲喃喃地问,奉公的儿子认真地答。咫尺天涯,心潮涌动,面对母亲的牵挂,儿子早已泪流满面。
3月23日,援疆干部陈小宁向记者回忆起援疆同事、林业专技人员胡炳生与母亲万里情牵的一幕时,仍唏嘘不已。原来,去年4月的一天,他随林晖去长汀考察企业,一起顺道前往炳生父母居住的地方,看望身体不好的胡母,林晖特地安排了这次“见面”。来自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的炳生进入呼县林业局后,父母便由古城镇中都村的哥哥帮忙照顾。就在今年春节前,胡母病重,炳生趁假期回去,愧疚地补陪母亲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一个母亲都对孩子充满爱。林晖至今仍记得,他们集体从闽西宾馆乘车出发开启援疆路时,母亲紧紧地抱住他,拼命抹眼泪,临上车时,他不敢回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平平安安,早点回来。”这是援疆后,父母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所有援疆队员的家人深情的叮嘱,但为了援疆事业,这些“他乡游子”毅然舍小家顾大家。
邹垚铨之前在龙岩市二院麻醉科,现为呼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名誉主任。援疆前,他的妻子、母亲接连动手术,但为了组织的重托,他还是如期赴疆。
去年6月,垚铨年近七旬的老父亲被毒蛇咬伤,还未手术,规定的请假期限到了的他,为了呼县的病人,没有续假,赶了回去……
今年32岁的翁颖,是全省援疆干部中“第三年轻”者,启程援疆时女儿还不满两岁。从上杭县湖洋镇党委组织委员到呼县住建局副局长,来自新罗的他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距离,加上龙岩分指挥部办公室的一摊子事,小翁忙得很,去年妹妹结婚、外婆住院,他都没有回去。“为了我,妈妈转掉了服装店,一心帮我带孩子,今年春节回去时发现才五十几岁的她,白发好多!”翁颖哽咽着说。
与翁颖相似,从连城县塘前乡副乡长任上到呼县担任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的邱志宇,赴疆时第二个孩子才6个月大,父母、岳父母和亲戚轮流帮带。这次春节回去,孩子生病了,他和家人一起照看,仍忙得团团转。“可以想见,我不在家的日子,家人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在支持我!”邱志宇感叹道。
志在造福一方的“红土骄子”
不忘自己是闽西儿女,把红土精神融进天山北麓,结出发展之果,造福一方百姓,是援疆干部人才对第二故乡真爱的最浓烈表达。回味每个日夜,辛劳的汗水那样甘甜;回望这段征程,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那是去年3月11日,仍然天寒地冻,得知欲在新疆考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一晋江商务考察团将飞抵乌鲁木齐后,林晖随即带上邱志宇、陈小宁、翁颖等另三名行政干部奔赴乌市,路上,他口渴欲饮,却发现头天放在车上的矿泉水早已冻成冰棍,无奈空调性能差而难以融化,敲打亦无效。见此情景,陈小宁开玩笑地说应放在腋下捂,林晖听后欣然采纳,果然冰渐成水,大家笑成一团。当晚,他们在客商下榻的酒店一直等到近12点,颇为感动的对方答应次日前往呼县考察,这便有了后来友诚纺织的落地。
从长汀县经信科技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到呼县商务经信委副主任,陈小宁可谓与“商”有缘。为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发展,他始终绷紧招商引资的弦,就连今年春节回家过年期间也四处走访对接企业,真正在家只有两天。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长汀盼盼、荣耀纺织、华平纺织等企业今年都计划到呼县考察。
既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也为社会事业尽心力。赖伟强,现为呼县中医院副院长,援疆前是武平县中医院院长,他用深厚的中医道行悉心服务每一位患者。3月15日早上一上班,他便带着康复针灸推拿科主任郑霞等医生来到63岁的哈萨克族妇女巴提拉的病床前,从看舌到把脉,从查片到问询,无微不至。“赖院长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还毫无保留地把医术传授给我们,点名要他的人可多了!”郑霞说。
同在呼县中医院的陈燕来自龙岩市一院皮肤科,工作同样卓有成效,结束了呼县中医院皮肤科活检零的历史。对待患者,她极端负责,为给一名初步诊断为“种痘样水疮”的小女孩做病理切片,3月13日晚,她还在微信上与老同事加朋友的龙岩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深入探讨实施方案。
解难救急,毫不迟疑。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近11点,从漳平市医院儿科到呼县人民医院儿科担任名誉主任的吴金华,接到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称一名两岁多的小男孩抽筋得厉害,被送来住院,但常规处理止不住。问过情况后,他马上建议加药量、控速度,被动局面瞬间扭转。
也是晚上11点,只不过是在天冷风大、手会冻僵的11月的一天,由于监控设备突然坏了几个,呼县二中保卫科连忙呼叫从龙岩一中分校过来到该校传授信息技术的钟远星,但一通电话指导,无果。随后,远星顶着寒风骑自行车赶往学校,等处理完回来已是次日凌晨1点多。
“我已是高级了,不图什么,只是有种天山情结,我爱这里!”来自武平二中的曾碧兰也在呼县二中任教,面对纪律性较差、主动性不强的七年级学生,为提高其英语成绩,她不轻言放弃,而是向课堂要质量,把课件做精来,为此时常备课到深夜。因成绩突出,后来,校方调她去接九年级英语课。
促进民族团结的“特殊使者”
3月13日晚10点,龙岩分指挥部所在的援疆楼,会议室灯火通明,一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小结部署会在援疆干部人才们的热烈讨论中进行。就在会议召开前一周,他们分别深入当地少数民族“亲戚”家中,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
“我又来看你们了!”两天后,林晖再次前往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的“亲戚”、6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汉热合木吐·赛义提家中。热合木吐·赛义提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其妻高血压,大女儿已婚但无业,二女儿在乌鲁木齐上大学,一家靠每月不足千元的土地出租金,以及低保金过活,每到这户人家,林晖心里都不是滋味。此前,他带援疆医生为夫妇俩体检,为老汉制订康复计划,为其二女儿介绍勤工俭学岗位,并资助部分学费。
这次,林晖送来了鸡苗、菜苗,还帮忙翻地,鼓励“亲戚”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午饭时间到了,他亲手下厨,与“亲戚”一起煮拉条子面。此时的他,不禁想起春节前老汉的二女儿曾发来微信,一句“叔叔,妈妈煮好了饺子,等你来吃呢”,让他感动不已,彼时已回龙岩的他只能以“谢谢”回应。
赖伟强结对的“亲戚”家也有读书的孩子。他的这位“亲戚”住在雀尔沟镇克孜勒塔斯村,生活条件十分简陋,男主人沙合尔提·热合木与妻子育有一女一子,小男孩有些智残,常会打人,现在学校都不敢收。那天的会上,伟强提了这个问题后,大家都帮他想法子,初步考虑送往昌吉特校。对在呼县四中读书的这对哈萨克族夫妇的女儿,伟强也时常关心,前不久还为她买了教辅书和新衣、新鞋。
邱志宇的“亲戚”也在克孜勒塔斯村,通往这户人家的小道满是牛羊粪,雨后行走十分艰难,但志宇总是坚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入户,在指挥部具体负责“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他更加明白,这是特殊的使命。善于苦中作乐的“豁达之士”
“来,脸上拍上蛋糕,日子会更甜!”“可以了,可以了!”……3月13日,农历正月二十六,正好是赖伟强的生日,当晚的援疆楼内,援疆的同事们共同为他庆祝生日,一个蛋糕一束花,吃着蛋糕耍一耍,此刻,是援疆干部人才们最轻松的时候。
援疆苦不苦?苦!但也只有苦中作乐,自我消遣,才能放松身心,更好工作。援疆干部人才都说,在新疆得过“五关”,即时差关、饮食关、环境关、语言关、思乡关。这里与龙岩有两个小时的时差,10时到14时、15时30分到19时30分是上班时间,吃得辣又咸、汤用茶水兼,空气较干燥、有时易烦躁,午休变上班、上班是下班,刚开始作息的紊乱导致有些人肠胃不适、精神困乏,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可以逐步适应。
但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援疆干部人才们来说,思乡最苦。为排遣忧愁,他们在工作之余常常看看书、写写字、聊聊天、上上网,到了年底思乡之情更浓时便开展打台球、踢毽子和打乒乓球等比赛,通过文体娱乐忘却烦恼之事。
而作为“家长”的林晖,还记得每个人的生日,每有队员生日到了,他都会亲手炒个家乡菜,以解馋化愁,还会把家人托寄来的家乡美食与大家一起分享。赖伟强生日当天中午,他就弄了个米粉,大家借机一起开心品尝,而早餐时食堂煮出来的加了荷包蛋的线面,则让伟强鼻子一酸,但备感幸福……
让快乐、温暖驱除孤寂、增进豁达,洋溢其中的爱虽小,团结之心却足以汇成援疆的大爱力量,小爱里蓄着大爱!
一段援疆路,一生新疆情。7名专技人员今年7月将结束援疆生涯,4名行政干部还将继续两年援疆工作,此时此刻,萦绕他们脑海中最多的还是刚来时“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之问,不过,他们心底已有了最佳答案,这就是大爱!
关键词:
呼图壁县
昌吉州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