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青岛首部体育院线电影《眼镜飞侠》剧本研讨会在青岛市体育局举行,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影视艺术家协会有关领导以及省市电影编剧、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2017年6月,由中国奥委会新闻宣传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宣传部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2017首届中国体育影视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举行。最终,由青岛市体育局组织申报的电影剧本《眼镜飞侠》脱颖而出,获得"最佳提案奖"十佳作品。
《眼镜飞侠》剧本由青岛市文学爱好者陈敬刚根据现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体育部副主任的青岛籍博士研究生胡凯在第23届土耳其伊兹密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历史性的为中国乃至全亚洲黄种人首次夺得男子100米世界冠军的真实故事而创作,讲述了一个优秀体育生成长的故事。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剧本进行了热烈讨论,著名作家、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铁流评价《眼镜飞侠》剧本主题好,立意好,是一个难得的好剧本。他说过去我们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发展,更多的是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身体,很多学生成绩上去了,身体却不尽人意;《眼镜飞侠》展示了一个学习成绩好,体能优秀的学生;剧本内核不错,很有看点,同时又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完全可以做成一部像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一样高质量的电影。原青岛奥帆委主席助理陈敬莘认为胡凯在世界大运会上夺金具有划时代意义,他是中国"体教结合"取得成功的代名词,为当今有志于体育事业的中国学子趟出了一条路,所以创作拍摄《眼镜飞侠》非常有必要。
与会者一致认为国家倡导"教育体育相结合"是一个体魄与人格并重、个人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的崭新理念,这种新型的训练机制对于催生国内高校不断探索培养具有国家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国内大、中、小学校园进行宣传和推广。而胡凯则是中国教育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第一典型范例,也是目前国内大学校园中新生事物取得成功的有力证明。电影《眼镜飞侠》将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体教结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据悉,胡凯也将是继《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杜瑶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金牌工人》(许振超)后,作为人物原型再次登上大银幕的青岛人。电影《眼镜飞侠》已经国家电影局批准立项,由北京冰雪和颂影业和青岛黄海电影公司联合出品摄制。据出品人黄海电影董事长贺志宝介绍,这部电影已经筹备很长时间了,每年都派摄影人员到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拍摄比赛画面以备使用;目前制片方正在搭建电影主创班子,待剧本打磨完成后,在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体育局和青岛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在胡凯的母校青岛三中和清华大学校园进行拍摄。
青岛市体育局副局长徐仲伟表示,电影《眼镜飞侠》是根据青岛飞人胡凯的真实经历改编。作品将立足其平凡的人生轨迹,在成长、成才和成功的历程中塑造青岛体育人不折不扣挑战自我、拼搏向上、百折不回的时代精神,属青年体育励志影视题材。作品将向2020年第14届(青岛)全国学生运动会建国七十周年献礼。
关键词:
青岛
飞人
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