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屏幕掠过了数百张高原写意风景后,停留在一张纪实照片上,这对一向崇尚唯美风格的我有些反常,本意只为还原当时所见的真实:一个背影孤独地行走在路上,硕大的背包遮住了他半个身子,上写三个大字——不搭车。座无虚席的场下在交头接耳。
地球人都知道,三四千米的高原氧气稀缺,游客稍一动弹就会气喘吁吁,有的还头昏脑涨,而不管从哪条路线到达拉萨都要翻越几座四五千米令人生畏的高山。故有人说敢于到西藏的人是勇者,敢于单车骑行西藏的人是斗士。而高山长风说,敢于负重徒步西藏的人是圣徒。
鼠标点击出下一张,这是前一张未经剪裁的原图。徒步者的小腿显露了出来,但只有一只,右边的那只被一截钢管冰冷地代替,一只羸弱的小狗伴随在主人身边……台下议论的分贝明显升高,各种表情写在脸上:不解、惊叹、敬佩、震撼,还有感动。
我就是因震撼和感动急叫停车,然后跑回百余米拍下这张照片的。问话中得知二十多岁的小罗是辽宁人,离家已近百天。为独立完成西藏之行,他无数次谢绝开车人的友善,后来干脆在背包上写下“不搭车”三字。听了他平实的诉说后,我羞愧地掐断了给他一点钱的愚蠢,庆幸还未亵渎他的自尊,削减他的自强,只在分手时给了他虔诚的祝福,再目送了他一程。或许有人会说:自尊、自强纵然可贵,一个腿有缺陷之人也无需选择徒步西藏的艰辛或苦难,更不必拒绝援助。
然我们有回避苦难的权利吗?生活中的艰难曲折、事业上的成败得失、人际交往中的龃龉与纠葛、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等构成了人生的酸甜苦。谁都会碰上没有舟的渡口和没有桥的河岸,人人都有首难唱的曲,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生活本身由苦乐构建。世上没有绝对的苦,也没有纯粹的乐,幸福源自痛苦,痛苦是快乐的前奏。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只有当你真正懂得什么是痛苦和欢乐时,你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人生。苦难是把神奇的钥匙,教会你从困境中找出路、觅新生。
艾克卡解雇的沉重打击,逼他创造出了福特汽车公司,蜚声中外;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愁思之余让他吟出了济世的大襟怀,终被塑为诗圣。“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苦难的生活是一种缺失,犹如狸猫剪掉了胡须,羚羊丧失了速奔。
没在风浪里驶过船,不是个好船夫,没经历过苦难的人必然平添许多把针当棒槌的烦忧,匮缺笑迎坎坷的坦然和从容,人生更缺少了些许波澜和厚度。直面苦难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逃避者,易脆弱地挽起沧桑的皱纹,萎顿潜伏的热情;挑战者,弹开蛰居的勇气,如松柏刚毅的根,与石也融和,于是挺拔、坚韧。自尊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自强才能自由。
为赚取自由之身,加入“不搭车”行列吧,不必非随小罗徒步西藏,但须有亲近苦难的实际和朝圣的坚韧。还需谨记:功夫没到之时不要借力取巧,不然火候欠缺总与精到短几分。如此,渐渐地你会惊喜地发现,开始缓慢的脚步不知何时添了车轮,平淡的人生也多了厚重和色彩,那曾经可憎、可恶的苦难亦随年轮慢慢变为可爱、可忆和可亲。
关键词:
西藏
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