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单位第一时间选派杨光、周步仿、董友刚、蒋林波、任为礼等5名同志,连续作战,忠于职守,投入淮干三滩迁建工作,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精神……”日前,盱眙县水务局收到来自该县淮河镇人民政府的一封感谢信。截至目前,鲍集镇、管仲镇已完成全部人口搬迁,淮河镇已基本完成搬离任务,剩余114户房屋正在拆除中(空关户33户),其中部分房屋留作生产用房。2021年省民生实事既定2654户群众搬离任务已全部完成。盱眙县三滩迁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是盱眙县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磨炼了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能够真切感受到“好政策”带来的“好福利”。
使命必达 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

从空中俯瞰,盱眙县三滩迁建枕水人家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淮河三滩迁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国家治淮系统工程中江苏境内唯一重大水利项目,被纳入江苏省政府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该工程涉及淮河镇4000余户搬迁户,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盱眙历史上绝无仅有,祖辈生活在此的居民更是故土难移,乡愁难离。盱眙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分解任务到户。淮河镇从镇直机关和全镇各村(社区)抽调精干力量126人,组成68个工作队,每位镇领导班子带领镇、村、组工作人员编入工作组,形成合力,分组开展工作。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抽调3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12支突击队进驻三滩迁建主战场——淮河镇开展工作。县领导定期召开过堂会,对群众反映的保留生产用房等一系列问题,第一时间研究对策,消除群众顾虑。
迁建工作组成员甘当“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疑难解答员”,带着国家、政府对百姓的关怀,把搬迁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河边田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通过村头“小喇叭”、墙壁标语、流动宣传车,以动静结合方式,扩大宣传效应,使惠民安置政策深入人心,为百姓描绘美好生活新蓝图,点燃百姓心头建设美好生活家园的希望之火,在美好的愿景中理解百年大计的民生保障。
排忧解难 一个都不落
搬迁工作常被称为“天下第一难题”,基层各种矛盾纷繁复杂。然而在搬迁工作中,工作组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推行“立即办、当场办、马上办”。今年8月份,由于提供的过渡住房的互联网暂未接通,一位搬迁农户担心影响孩子假期上网课,所以不愿搬迁。工作组成员了解诉求后,立即与电信网络部门联系,为农户免费开通手机流量,保障孩子网课学习,该问题解决后,农户顺利搬迁,也对工作人员贴心的服务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自从征迁驻村工作组入驻我们村后,入户讲解,只要我们有诉求,就一直耐心地给大伙儿解释。”住在哈滩二组的一名年近80岁老党员张迪不仅称赞工作组的工作态度,还被激发了作为一名老党员为民办实事的热情,成为搬迁第一带头人。在他的劝说下,有的低保户随即响应号召,该片区搬迁工作局面迅速打开,仅用10天时间拆除30户。
“此次搬迁工作,工作组每位成员都真正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搬迁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百姓每办好一件小事,就能暖一片民心,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谈起搬迁工作,作为三滩迁建工作组成员、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光动情地说。
全力保障 百姓迎来美好生活
从滩区到社区,改变的不只是村名,更是几十年来窝在滩里的苦日子终于变甜了。淮河镇拆迁户雷声切实感受到提前搬迁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
谈起自己最近在城里生活的感受,雷声用最朴素的语言向农户说道:“拆迁起初,我也没想通。拆迁后住在城里儿子家,真舒服,环境好,白天逛街,晚上到广场休闲。大家一定要尽快流转土地,抓紧时间搬迁,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除搬迁户的后顾之忧,盱眙县委县政府临时建造200套过渡安置房,如有群众不愿住过渡房,则提供出租房供其选择,并对如期交房实行承诺制,打消了老百姓的顾虑。稳妥的保障措施,稳定了大多数百姓的思想,赢得大部分群众支持。
盱眙县委县政府切实增强做好后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在重点保障安置居民生活、重点保障农户日常生产、重点保障特殊群体搬迁等工作上进行保障扶持,进一步加大搬迁安置区和搬迁群众后续帮扶力度,切实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把这项最大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抓好抓出成效,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杨晓燕 朱晓星 王 越)
关键词:
民生实事
使命必达
排忧解难
保障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