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难行,苦不堪言。”提到之前的“悲惨”经历,68岁的陈世娟皱紧了眉头连连感叹。“在这里住了30多年,随着房屋和配套设施老化,近五年来污水漫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她口中的“这里”,就是鼓楼区凤凰街道凤凰西街223号。今年,在街道政协多次召开民生议事会后,小区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让居民归家之路平添更多幸福感。
地处低处,居民饱受淹水之困
9月28日上午,陈世娟领着记者来到了凤凰西街223号小区。还没进大门,她便指着门内一条平坦的路说:“你肯定觉得,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路吧,但和几个月前相比,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据她介绍,就在年初时,这条路还是坑洼不平的“丑模样”,居民每每进出小区,都是颠簸前行。究其原因,长期被水浸泡是关键。这条路是进出小区的唯一通道,是一段明显的下坡,因为斜坡尽头与周边马路近3米的高度差,导致了居民多年来饱受淹水之苦。

凤凰西街社区党委书记刘龙发介绍,这个小区体量不大,只有4栋楼,共218户居民。近年来,雨季经常发生漫水,居民回家都蹚着过膝的深水,老人小孩都不敢出门。去年初,鼓楼区启动片区附近南审净水站的建设,当年5月份项目完工后,便和不远处的汉北街净水站区域联动,让低洼地区的积淹水情况得到改善。
环境复杂,整治工程环环相扣
本以为从此可以安然无忧,但污水积淹问题依然不时“返潮”,居民们并没有彻底轻松。“你别看现在这里干干净净,之前动不动就积好多粪水,你都想象不到有多臭。”陈世娟指着三栋附近的一处窨井盖说,她因家住一楼而深受其害。
原来,三、四栋居民家的下水管道由于年久老化,出现了堵塞不通的现象,导致居民大小便等生活污水常常漫溢。在此情况下,重置下水管道、铺设地下雨污分流管网等整治措施迫在眉睫,成为居民的“急难愁盼”。
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绝非易事。刘龙发介绍,两栋楼的楼下各有违建,有的用来堆放杂物,有的租给了一些外来租客临时落脚,想要疏通下水管道必须要拆违。此外,雨污分流管网的铺设位置也在违建的下方。
但房产部门发现,这些违建紧靠着小区的一堵围墙,围墙由于积水的浸泡已发生倾斜,有倒塌危险。想要拆违,必须先拆墙。就这样,所有问题像多米诺骨牌般一环套一环,给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带来不小的难度。
“有事商量”,议出民生稳稳幸福
关键时刻,街道政协“有事好商量”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危墙产权方、鼓楼区水务集团、鼓楼区城管局、鼓楼区综合整治办公室、居民代表等多次在街道集合,大家坐在一起,说关键痛处、讲推进难处、谋办法出路,集体磋商解决一个个难题。
“围绕雨污分流走向、工程质量、路灯安装、长效管理等问题,大家每一次开会,都能解决一些关键难点,一步步解开民生千千结。”刘龙发介绍,“经过多次协商,大家决定先从危墙入手,在拆除危墙后再进行拆违、铺设雨污分流管网等工程,其中部门、街道、社区互相配合,在拆、建、沟通等环节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街道协商议事良好氛围的感染下,作为危墙产权方的某公司还主动赞助,为拆除工作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
如今,对于凤凰西街223号小区内的居民来说,污水漫溢的烦恼早已成为过去式。现在的小区内,主干道上雨停路清、地下管网实施了雨污分流、排水管道畅通无阻……而居民议事会给予居民的惊喜还远不止于此。
“街道政协多次召开‘有事好商量’议事会,直接促成了一系列便民新项目的落地,你瞧!”刘龙发示意记者看去,原来的违建处拆除后变成了防雨车棚,车棚内装起了智能电动车充电桩;主干道铺得平坦,一盏盏路灯点亮了居民夜行路;小区门口装了智慧门禁,闸起闸落间开启了安全新生活……有感于自家小区变得越来越好,陈世娟感叹:“这么多年了,因为怕被人笑话,我从来不敢带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但现在,我为我的‘新小区’感到骄傲。”(王婷婷)
关键词:
午睡
环境
整治
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