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宽阔大街和林立高楼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近年来,南京用“绣花功夫”整治了一条条街巷,还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批精品街巷。与此同时,“街巷长制”不仅覆盖800多条主干道,也覆盖到了4200多条街巷。他们如“绣花针”一样,“刺破”了背街小巷的诸多难题,精心“编织”出街巷的全新面貌,让一条条街巷不仅有景,还更有序。
文化为魂,船板巷里有了新“八景”
白墙黛瓦、绿树红花,四角胭脂亭、人物传记展……行走在秦淮河西400多米长的船板巷内,可谓“一步一景”。“老城南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在打造这条街巷时,就充分挖掘街巷文化底蕴,让文化成为街巷的魂。”秦淮区双塘街道副主任王宏亮介绍,前不久完成的整治中,船板巷新打造了“八景”,包括“船板巷传说”“盘龙清水池”“拾忆船板巷”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街巷南北端设置“船板巷传说”和“拾忆船板巷”故事栏,相互呼应;盘龙清水池边,水流从龙口倾泻而下,池水汩汩;四角胭脂亭出新后,古朴而典雅;路灯杆上悬挂着道旗和灯笼,古色古香。街边小公园内则设置了当地名人传记立牌,从明清跨越现代,吴伟、方苞、栾菊杰等名人故事娓娓道来。
王宏亮告诉记者,船板巷七八年前整治时建了盘龙清水池、街边小公园等设施,如今设施陈旧,且沿街商家多、人流量大,街道秩序不佳。此次按照“精品街巷”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提档升级,同时新加了一些小品等。“比如盘龙清水池之前不喷水了,池内还堆积了不少淤泥,被附近居民抱怨为‘一潭死水’,此次整治,池水重现生机。”王宏亮说,原先巷口违停现象严重,堵得巷子水泄不通,整治中通过设立石礅等措施,彻底解决违停问题,同时巷内划出共享单车停放区域,避免了之前的无序杂乱。
因地制宜,“精品街巷”持续更新
如船板巷这样的精品街巷已成为南京街头的重要一景。
秦淮区城管局副局长周晓强介绍,9月25日前,该区13个片区50条精品街巷已全部打造完成。这些街巷各有主题,分为爱国教育街巷、历史文化街巷、景区窗口街巷和烟火气息街巷四类。其中,火瓦巷主打爱国教育主题,船板巷、牙檀巷属于历史文化街巷,状元境属于景区窗口街巷,科巷、瑞阳街打造烟火气息街巷。
在雨花台区、栖霞区、玄武区等,一条条精品街巷也各具特色。
淙淙清泉自“天壶”口注入茶瓯,动静相宜,妙趣横生;鲜活生动的采茶、制茶、茶艺等人物雕像随处可见……走进雨花台区雨花街道石华街,茶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这条小巷今年整治过程中并没有大修大建,而是通过“微更新、微整治、微改造”的“三微”工程,让街巷文化特色得到展现。整条街区设计了70件景观小品,再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风貌,同时道路两侧新增了不少休息座椅和机动车泊位。“闲适惬意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带来了更多的人流,激发了消费者品茶、购茶的热情,也为街区的商户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遇。”雨花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内的寅春西路曾是“脏乱差”的代表之一,可如今,文化与宜居的完美融合让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南京“用绣花功夫管好城市”的城市管理理念。全长约660米的寅春西路沿线建有城市绿洲回迁房、城市绿洲花园小区等,还新建了晓庄小学、伯乐中学和南外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等多所学校。考虑寅春西路周边学校较为集中的特点,街巷整治过程中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打造出了一条教育特色街巷。记者沿着街巷一路行走,道路两侧围墙立面上不仅有“百家姓”文化墙,还有“破釜沉舟”“南辕北辙”“掩耳盗铃”等多个成语典故,以及陶行知、王羲之等文化名人的简介和名言名句。
经过精心整治,高淳区淳溪街道南漪路段和石固河东岸的水阳江路也变成了精品街巷。尤其是南漪路,由此前的一条普通道路,变成市民争相打卡的景观大道。
市城管局市容景观处副处长彭卫兵表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区域都是环境整治中的一些重难点区域,为了推进这些区域、场点的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南京形成并出台了这些区域的工作指引,指导各区按照指引内容具体实施环境整治。今年年底前,南京将有230条精品街巷焕然一新。
精心治理,街巷有景更有序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精心整治的街巷如何实现长效管理?
“此轮道路街巷整治,我们不仅要其颜值好,更重要的是综合管理要更精细化。例如绿化中的杂草杂树、共享单车的停放无序、遛狗不牵绳、门头店招破损等问题,是在街巷改造中必须重点完成的。”彭卫兵表示,此轮整治中,由市城管局牵头,成立了道路街巷整治专班,成员来自建委、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合力”巡查重点区域,对具体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以船板巷所处的双塘街道为例,精心整治的街巷由街道城管主任、执法局长担任街巷长,建立“1+10”的管理体系,其中,“1”是街巷长,“10”是精品街巷配备的专管队伍,包括综合执法类、综合养护类、社区管理“三类十员”,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处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综合养护上实现了“四位一体”,过去市政、环卫、绿化、排水各管各,现由安城集团一个主体,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解决了过去职责不明、衔接不畅等问题。
彭卫兵介绍,管理好南京街巷,“街巷长”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仅覆盖800多条主次干道,也“生根”于4200多条背街小巷,通过在显著位置设置路长制公示牌,公开管理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从而营造城市治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绣花功夫下,一条条街巷不仅有景,也更有序。(顾小萍)
关键词:
面貌
特色
精细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