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这个统一的‘店招’,我也是出了钱的,当然得爱护!”昨日,正在擦拭自家“店招”灰尘的上杭县蓝溪镇蓝溪村村民罗任森讲述了最近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又一“大好事”。原来,镇里面不但拓宽集镇主干道、对道路进行“白改黑”、重建排水沟渠、安装路灯,还统一制作美观大方的“店招”,而店家只需按每米200元的价格付费。
这是蓝溪镇探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基层社会治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时常还出现“政府很卖力,群众不给力”的现象。如何破解?“2016年以来,我们逐步探索构建起了‘加强党委领导、落实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协同、发动群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四位一体’模式,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镇党委书记卢启泉如是说。
据介绍,该镇建立党建工作一体化模式,出台《加强包村干部党建督导责任十条措施》,纠正包村工作队以往只注重布置任务而忽视支部建设的问题。开展“比创新、比典型、比服务、看实效”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以上党建流动现场会,将会场搬到田间地头、项目现场,互学互比,互看互评,在干部之间、各村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党建引领发展成效明显,不久前,他们摘掉了“贫困帽”。
在落实政府责任上,该镇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地解决:筹资500多万元实施改造提升,极大改善集镇人居环境;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载厚村危桥改造、行政村联通道路硬化等一大批民生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在全县率先实现垃圾处理收费全覆盖,并引入专业保洁公司,初步破解“垃圾围村”困局。
与此同时,该镇鼓励社会协同,让群众自发组织各类“协会”、“理事会”,探索群众共治新路径。比如,沈田村成立“沈田村乡贤理事会”,问计求策于乡贤;白水村成立教育基金会、红白理事会等,让村民共同管理各项事务;觉坊村党员带头革除陋习,取消办丧事吃“朝饭”,被市纪委作为清风正气典型在全市通报表扬。
该镇还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行动自觉。在镇人代会上,增设“共建共治共享专题研讨”,发动代表们讨论。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大力宣传。推出“一村一乡愁系列报道”活动,引发群众特别是外出乡贤的情感共鸣,大家主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许多典型,如在集镇改造中,丘顺洪、丘赠兴等党员带头拆除店面的延伸搭盖,带动群众支持改造。
短评:可供借鉴的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又指出,要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上杭蓝溪积极探索实践,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于发展各领域,既履行党委政府职责、提供有力保障,又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该镇通过抓好民生项目、脱贫攻坚,让群众从出行方便、医疗改善、增收致富、生态宜居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增强党政威信,促使群众相信、理解并支持中心工作,并在民风淳化、乡村建设等党政所急、众之所能的领域发挥应有作用,进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破解政府“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可供借鉴的样本!
关键词:
基层社
模式
蓝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