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毛泽东故居武平梁山书院。
梁山书院位于武平县平川镇政协巷,清光绪十二年(1886)在原“漳南道公馆”废址上募建而成。1930年红四军主力进入武平时,前敌委员会设在梁山书院,毛泽东住在书院的左后厅,召集地方干部和各阶层代表召开座谈会,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系列革命活动,把武平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高潮。
毛泽东率前委进驻梁山书院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出击。2月初,进抵寻乌县吉潭镇,遭赣军刘士毅部袭击。红四军前委在罗福嶂召开紧急会议,闻悉敌人包围过来,未等天亮便沿江西会昌和福建武平边界的山路行进,当天下午进入武平县和平乡(今民主乡)黄沙村,后折回江西吴畲村宿营。翌日,红四军主力进入武平东留墟。3月14日,红四军在长汀城外长岭寨全歼国民党福建省防军郭凤鸣旅,并乘胜占领闽西重镇汀州城,获得入闽首捷。
1929年9月红四军攻克上杭县城,派一、三纵队进入武平中堡、十方、县城等地开展活动。10月初,武平发动上坑农民武装暴动,配合红四军进入武平县城。红四军第二次进入武平后,帮助武平县建立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并成立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发展地方党、团组织,发展党员50多人,先后建立中共高梧、六甲、十方3个区委会,5个党支部。同时扩大农民武装,建立赤卫队,组织发动群众没收土豪财产,焚烧田契债约,调查分配土地,仅六甲、十方两区,几天内就没收谷子3500担,筹到大洋4000余元,补给红军、地方苏维埃政权及工农武装。
1930年6月1日,红四军主力结束寻乌军事整训后,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从江西寻乌剑溪经武平县民主乡溪头墟,第三次进入武平。为配合红军行动,上坑农民举行第二次武装暴动。暴动队伍500余人随红六军某部进抵武所,与从和平方向来的红四军主力会合,袭扰驻武所(今中山镇)的国民党军吴德隆部。尔后,随红四军进取县城。
毛泽东和前敌委员会驻在梁山书院,朱德和红四军军部驻在考棚,陈毅和政治部设在三元福地。
指导开展革命活动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进驻武平县城后,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革命活动。
红四军主要领导人,分别在县城的梁山书院、东岳庙、关帝庙、先贤祠、温家世馆等地,召开城区和附城的乡苏干部、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同时,继续做社会调查,了解民情,指导召开武平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改选了武平县委,恢复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
进驻武平的当天,即6月1日,红四军第四纵队全体官兵发布《回闽敬告闽西工农贫苦群众书》。其后,他们在县城发布了许多重要公告,广泛宣传,唤起工农革命,并指导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开展革命工作。
6月4日,红四军政治部发布《告武平劳苦群众》的安民告示,宣布红军此次重来武平是要做三件大事:(一)帮助武平农民彻底分配土地、废除债务、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等,解除武平群众的痛苦;(二)帮助武平工农群众收缴反动武装,消灭反动势力,组织赤卫队,保障革命胜利;(三)帮助武平工人农民士兵推翻国民党政府,巩固自己的政权,自己出来管理自己的天下。提出保护学校邮局及商店,废除苛捐杂税,不杀盲从和无知群众,欢迎下级官兵觉悟过来和青年学生参加红军、参加革命等政治主张。
6月5日,红四军政治部还发布《红军第四军各级政府工作纲领》,发至连队及地方,进一步贯彻古田会议精神。红四军党部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宣传了共产党的“十大政纲”,协助武平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和党代会,恢复武平县苏维埃政府,产生新的县委,并筹备成立县总工会。红军和地方党、政组织在武所区武溪乡、武东区的三坊乡、桃澜区的定坊等地,将“十大政纲”抄写在墙壁上公布于众。这些墙壁标语,虽经多次战火,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6月8日,红四军前委、军部、政治部主要负责人,在县城南门坝检阅了全县工农赤卫队(除武北地区),毛泽东、朱德、陈毅亲临大会发表讲话,号召武平劳苦大众团结起来,乘时奋起,把武平的革命斗争推向高潮。会后,红四军离城,经城厢东岗、尧禄、武东、中堡向上杭方向进军。
6月中、下旬,红四军在汀州进行整编,成立红军第一军团。武北四支队接上级通知,赶往汀州参加红一军团成立授旗仪式。红一军团还拨给枪支弹药,充实武北四支队武器装备。
此时,全县形势大好。武平县苏区政府建立后,革命武装迅速发展,先后组建了6支工农武装队伍,分别是各区赤卫队、武南游击队、武北四支队、武西游击队、县赤卫大队、武东游击队,全县赤卫队人数达到987人,快枪209支。
关键词:
武平
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