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场“及时雨”,为久渴的土地送来了生机,青山绿水间的云南昌宁山水田园里,农民正忙着种玉米、整稻田,一群群鹭鸶鸟跟随着耕田的农机穿梭其间,人鹭共舞织就和谐春夏耘图景。
“甸中平畴一围,聚落颇盛……四面环山不甚高,甸中自成一洞天……”公元1639年农历八月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经昌宁时,这样记录下了昌宁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风貌。时至今日,城市、村落、丘陵、河流、农田相交相融的山水画卷,依然是昌宁最美的底色,成为了昌宁特有的生态文化、田园文化。
昌宁始终把保护生态、保护农田贯穿于建家、建村、建城的各项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田园风光,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建设山水田园城市最美的大地景观,实现了建设与保护、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统一,构建起了“田在城中,城在田中”和谐画卷。放眼田园,入眼都是忙碌的景象。来来往往的农机周围,总会有一群白色鹭鸶鸟相伴相随。正在播种玉米的村民李润芹说:“我们这里的人都很爱护鹭鸶,没有人会去追他们打他们。特别是这几年减少农药用量,环境越来越好,鹭鸶越来越多了。”
“这几天到处都是种田人,再过半个月左右就该都是绿茵茵的,等到秋天又一坝子黄霜霜的,每天看着许多人来田坝走路、跑步,让我觉得我们这些干农活的人,不光只会种粮食,还会种风景。”李润芹朴实的话语,说出了昌宁山水田园四季的景观变化,也说出了昌宁普通居民对这方山水田园的爱。
云南网通讯员 吴再忠 摄影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