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挖生姜、摘下块茎、洗净杂质、打包装车……这几天,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村的200亩生姜迎来丰收。田地里,一垄垄刚出土的鲜姜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清香味儿扑鼻而来,姜农们忙着手中的活,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每亩产量达1万斤左右,平均亩产值达3万元左右。今天采收的这5吨多生姜准备发往重庆,我们是订单销售。”水尾镇大树林村生姜基地负责人郑昌洪介绍,种植的生姜叫白姜,俗称“洞姜”,是用挖洞的方式种植的,与传统种植方式不一样。“洞姜”的每个洞子都相对独立,利于防病,不仅产出的生姜品质佳、产量高、效益好,而且摆脱了“一年生姜——两年水稻”的轮作模式,实现生姜的连作。同时,“洞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每年10月至12月才上市,从栽种到采收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用工,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水尾镇土壤肥沃松软、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种植生姜。为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水尾镇因地制宜,于今年年初引进并示范种植白姜200亩。该镇打算把生姜种植作为当地蔬菜产业的主打产业来抓,提高土地产出率,带动更多群众增收。(何晓燕 李昌焯)
关键词:
就业机会
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
主打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