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似锦,谷物飘香。在庄河市青堆镇元宝房村,村民正在抢收今年最后一茬香菇。大棚里,大家拖着塑料筐,不时弯下腰,将肥厚的菇伞摘下。采摘一结束,村民会随即装车把香菇拉到村里的收购点。在那里,驻村客商一手提货一手付钱。
不到9时,王娜家的大棚外就已垒好数十筐香菇。她的丈夫李秀国开始一筐筐往车上搬。“颜色、菇形都好,最后一茬的质量真不赖。”手捧一把菇,王娜笑了。
王娜家育有7万根菌棒。3月下旬开始出菇,一年可收7茬。对最后一茬,她控制好时间分批出菇,可保证10月底前天天有菇采。

“咱镇可是给我们找了个好营生。”李秀国开心地接过话茬儿,“否则,我们还不知道在哪儿没头没脑地找活儿干呢!”
元宝房村曾经是大连市低收入村,2018年之前并没有种植香菇。为了尽早脱贫,青堆镇党委多方考察并咨询农科专家,确定了发展香菇种植。“镇里3次组织村民到重点产菇区学习,为增强大伙儿的信心,村干部每人带头种了两万棒。”村党总支书记吴高峰说。
和许多村民一样,王娜夫妻当时在外地打工。“村里打电话动员种香菇,考虑到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就想回家试种。这一试,还真走对了路。”李秀国说。
买菌棒、盖大棚,政府都有补贴。镇里还向金融机构争取了助农低息贷款。近几年,村里的大棚逐年增多,目前已有203栋,育有菌棒200多万棒,产值达1400余万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000余元。村里还建起气调库、烘干库,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十余万元。
借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东风,元宝房村发展香菇特色产业的步伐再次加大。前不久,元宝房村香菇产业链发展规划获批,得到600万元建设资金。“一个年产200万棒的菌棒加工厂马上开建,可满足村民的种植需求;香菇即食、蘑菇粉等深加工业以及文旅项目也开始筹划。小香菇托起了咱村的振兴梦,它一定会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吴高峰的语气中充满自豪。(杨少明)
关键词:
香菇种植
补贴
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