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由华润燃气润星(江苏)能源有限公司与江苏洋口港建设发展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如东洋口港LNG接收站项目在南通签约。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建设6座液化天然气储罐、1座接卸泊位及配套设施,预计2025年投产运营,全面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华润燃气长三角区域调峰保供能力,进一步优化气源结构、降低气源成本。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洋口港LNG接收站项目的成功签约,对壮大如东清洁能源产业规模、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如东,由长江和黄淮两河流沙冲积而成,古称“扶海洲”。千百年来,在江潮海浪中生长起来的如东人,煮海为盐、辟我草莱、渔稼耕猎、凿井为市,演绎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灵通。加速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沿海产业发展新高地,如今的如东正矢志追赶超越,向海图强再出发,在不断的蝶变跃升中,描摹五彩缤纷的新时代新画卷。
如东是一座红色之城。这里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峥嵘岁月铸就了历史的丰碑,留下了薪火相传的红色革命印记。这里曾诞生了南通第一位中共党员吴亚鲁、皋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下漫灶支部、中共第一个海上抗日根据地何家灶;这里有火烧竹篱笆遗址、耙齿凌战役的遗迹、中国人民海军发祥地的旧墩等,诉说着先烈们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故事。
如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东告诉记者,如东将英雄的事迹作为开展红色教育、传承革命传统最为生动的教材,开辟了各类红色宣讲阵地,在革命遗址建立起各类纪念馆,编写红色故事,组织百姓宣讲团、百姓名嘴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军营宣讲,引导年轻一代学习先烈们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一心为民、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如东是一座金色之城。86公里黄金海岸线,见证了如东25次围垦的造田壮举,由此形成的“辟我草莱,勇立潮头”的围垦精神,激励百万如东人民向海图强,争当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104万亩金色滩涂、极为丰富的海产品、迷人的滨海风光,如大自然所赐的珍贵礼物,数以千万计的鸟类在这里栖息,其中有50多种世界濒危鸟类。在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黄金海岸的交汇处,有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少有的可建30万吨级码头的深水海港、黄金水道,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洋口港开启了出江入海的新通道。小洋口温泉是国内较为稀有的碱性硫酸钠泉,富含钠、钙、氯等20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元素及矿物质,总离子含量高达2058毫克/升,用肉眼看去,黄金一般的颜色,犹如浓汤,又被称作“黄金汤”,里面所含的矿物质对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有独特的理疗作用。
如东素有“苏北乌克兰”的美称,成片的水稻土是稻谷生长的“营养舱房”和“理想家园”,每到秋季,百万亩稻谷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家煮饭,香飘四邻,“如东大米”糯软绵香,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江苏大米十大区域品牌”。蔡东说,依托丰富的沿海旅游资源,如东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拓展旅游产品,以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业旅游为主的“三全游”,将四面八方的游客带向辽阔高远的沿海滩涂、僻静优美的乡野小巷,在这里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
如东是一座银色之城。一根光纤拉出千亿级产业链,一根高强度聚乙烯纤维拉出百亿级安防产业园,如东曾是全国仅有的3个皮棉百万担县之一,栽桑养蚕缫丝总量也在全国屈指可数,而今经过蜕变,银色产业戴上了高科技的头衔。
中天科技集团工厂里,机器轰鸣,一根根银色的光纤被缓缓卷起,随即被运往世界各地。从一家乡镇砖瓦厂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供应商,中天科技走了20多年,也成为如东首家上市企业、首家中国500强企业。2006年,中天科技成功开发我国第一根实用性深海光缆,结束我国无深海光缆制造能力的历史,中天科技代表中国海缆制造的最高水平,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有力地提振了中国制造企业的信心。2010年起,中天科技开启光纤的二次创业,组织科研攻关,先后承担了20多个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和技术改造项目,拥有10多个国家重点新产品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主持、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获得1个PCT国际发明专利、57个国内专利……

蔡东介绍说,弘扬“诚信担当、创新实干”的中天精神,把一个产品做成一个优势产业链,如东接续精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行9条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开发区九九久特种纤维、恒尚新材料等企业开发的高强度聚乙烯纤维与下游企业隔墙供应,催生安防产品从低端跃升高端,防切割、防热伤害、防寒手套等产品层出不穷,赋能百亿产业崛起。洋口港服务专班奋战在投资450亿元的桐昆(洋口港)聚酯一体化项目工地上,日夜协调,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一期项目已进入成套设备安装调试冲刺阶段,两套装置将于下半年投产,形成年产60万吨的生产能力,明年达到250万吨PTA、180万吨的功能性纤维产能。全面投产后,将在如东构建起从上游石油炼化“一滴油”,到下游聚酯化纤“一根丝”,再到“一匹布”的千亿级全产业链。
如东是一座绿色之城。绿色能源产业是如东特有的标识。近年来,抢抓新技术革命和能源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如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逐步形成以海上风电、LNG为主,生物质、光伏、氢能、地热等为补充的多领域绿色能源产业格局,构建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记者了解到,如东现有风能资源可开发规模达563万千瓦,包括在建的国电投、国信、协鑫等11座海上风电场,以及已建成的中水电、华能、龙源等20座风电场,待沿海风电场全部并网后,每年可为电网输送清洁电力超135亿千瓦时。自2002年国家首个风电特许权项目落户以来,截至2020年底,如东新能源发电项目累计贡献上网电量超32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11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00万吨;洋口港可建成3000万吨级LNG能源岛,江苏LNG接收站10年外输天然气近500亿立方米,相当于江苏省11年的民用燃气供应量,在为华东地区输送清洁动能的同时,为长三角地区减轻大气污染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资源带投资、以投资促产业、以产业推转型,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20年,如东67家风电及装备配套企业全年实现应税销售380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600亿元。不断厚植海上风电产业,到2025年,全县风电装机总量突破1000万千瓦,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建成全国首屈一指的“海上三峡”。(江苏经济报)
关键词:
清洁能源
产业规模
结构调整
首屈一指